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oa 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症状性Rathke囊肿的疗效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01 目的 探讨症状性Rathke囊肿的临床特征及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53例症状性RCCs的临床资料。结果 头痛、头晕44例,视觉诱发电位异常43例,视力下降27例,视野缺损23例,垂体激素功能紊乱29例。MRI显示囊肿最大直径10~38 mm,平均(15.2±0.8)mm;其中≤15 mm有36例,>15 mm有17例;囊肿主体位于鞍内25例,鞍内-鞍上28例。 囊肿全切除30例,大部分切除或仅行囊肿开窗引流23例。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25例,垂体功能低下14例,颅神经损伤7例,脑脊液鼻漏4例。出院后随访3~60个月,平均(13.5±5.6)个月;复发6例(11.3%),复发时间13~52个月,平均(21.5±4.9)月;2例再次手术治疗,4例随访观察。结论 症状性RCCs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缺乏特异性,MRI是术前评估的主要方法。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良好。 2024年01月30 00:00 2024年01期 1 3 938744 蒲天佑,韩国强,刘窗溪,伍敏,张海旺,罗涛 扩大经鼻-经鞍结节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鞍上Rathke's囊肿的疗效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02 目的 探讨鞍上Rathke's囊肿(RCCs)的临床特点及扩大经鼻-经鞍结节入路神经内镜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1例鞍上RCCs的临床资料,均行扩大经鼻-鞍结节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根据影像学特征及神经内镜下探查分型:鞍上型7例,脚间池型2例,垂体柄型1例,混合型1例。入院血清泌乳素增高5例、头痛10例、视力受损5例、月经紊乱2例,术后均改善。术后随访0.5~30个月,出现迟发性脑脊液鼻漏1例、蝶窦脓肿1例,无囊肿复发。结论 鞍上RCCs易出现症状,根据术前头颅MRI和术中神经内镜表现进行分型,有利于术中对囊周结构的保护,并制定有效手术方案。在掌握颅底重建技术基础上,经鼻-鞍结节扩大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鞍上RCCs是安全的、有效的,而且创伤较小。 2024年01月30 00:00 2024年01期 4 7 1155905 李倩,武丹洋,宋东昊,杨绍成,续岭,柯代波,谢明祥,肖顺武 术中MRI指导下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疗效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03 目的 探讨术中MRI指导下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巨大(最大径>4 cm)无功能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5年6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4例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术中使用MRI指导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最大直径4~5 cm有18例,>5 cm有6例。术中MRI扫描1次15例,2次6例,3次2例,4次1例;平均(1.5±0.8)次/例。肿瘤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6例。术中发现脑脊液鼻漏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一过性尿崩6例;未出现颅内感染、颅内血肿。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视力及视野改善19例,头痛缓解11例;新发垂体功能低下3例,嗅觉功能障碍4例,肿瘤复发2例。结论 术中MRI指导下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是治疗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式,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2024年01月30 00:00 2024年01期 8 11 1005929 谢森,韩轶鹏,毛更生,朱伟杰,孟祥辉 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04 目的 探讨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PN)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0月MVD治疗的50例原发性GP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颅神经3D-TOF-MRA检查及丁卡因试验诊断GPN,术中对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进行减压,未行神经根切断术。结果 根据术前MRI及术中所见,除1例(2%)外,其余49例可见舌咽神经和(或)迷走神经的根部与血管有接触或压迫,其中椎动脉参与压迫14例(28%),小脑后下动脉和(或)其分支压迫28例(56%),小脑前下动脉6例(12%),静脉1例(2%)。术后即刻治愈47例(94%),明显改善1例,无效2例。术后随访7~105个月,平均(46.7±28.8)个月,中位数48.5个月;1例明显改善,随访55个月无明显改变;1例即刻无效,术后1周延迟治愈;1例即刻治愈术后2个月再次出现疼痛,但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1例术后出现咽部异物感,随访28个月未改善;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吞咽困难,随访6个月症状消失。结论 术前影像学检查及丁卡因试验对原发性GPN的诊断非常重要。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MVD是治疗原发性GPN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不建议行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根切断术。 2024年01月30 00:00 2024年01期 12 15,18 1029617 王晶,姜成荣,种玉龙,陆天宇,梁维邦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一期手术中的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05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NPM)技术在颅内多发动脉瘤(MIA)一期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NPM辅助下一期手术治疗的30例MIA的临床资料。术前行颅脑CT平扫、CTA和/或DSA检查确诊,术中动态监测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脑电图(EEG)。结果 30例共发现69个动脉瘤,其中23例有2个动脉瘤,5例有3个动脉瘤,2例有4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0.5 cm有11个,0.5~1.5 cm有28个,1.5~2.5 cm有25个,≥2.5 cm有5个。术后复查CTA示69个动脉瘤均完全夹闭,载瘤动脉通畅。25例术中NPM指标正常;5例在临时阻断时指标异常,采取干预措施后,3例监测波形恢复正常,术后肢体功能无异常;2例下肢SEP未恢复至基线水平,术后下肢肌力4级。术后随访3个月,2例术中NPM指标正常者术后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1例左上肢肌力2级、左下肢肌力3级,GOS评分3分;另1例左侧上、下肢肌力均为3级,GOS评分4分;其余28例中,GOS评分3分4例,4分6例,5分18例。结论 一期手术治疗MIA时,术中NPM技术对相关缺血事件具有预警作用,及时处理能够避免和降低手术操作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 2024年01月30 00:00 2024年01期 16 18 856379 梁玉红,张文芳,陈锋,周毅,彭鹏,胡克琦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MVD中的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06 目的 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MVD治疗的80例HFS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异常肌电反应(AMR)、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MEP)及自由肌电图(EMG)监测指导手术。结果 术后1周治愈55例,明显缓解15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3例;术后半年治愈57例,明显缓解10例,部分缓解9例,无效4例。术后1周治疗有效率为96.3%,术后半年治疗有效率为95.0%。术中AMR消失70例,存在10例;术中AMR消失病人术后1周(74.3%)、术后半年(78.6%)治愈率明显高于术中AMR存在的病人(分别为30.0%、20.0%;P<0.05)。80例术中均稳定引出FMEP,其中72例FMEP无变化;6例出现一过性波幅降低和(或)潜伏期延长,暂停手术操作后恢复;2例出现波幅降低且暂停手术操作无改善,术后出现面瘫。80例在分离和探查面神经REZ时均出现EMG不同程度的反应,其中一过性反应71例;持续出现的面神经爆发肌电图反应9例,暂停手术操作后缓解。结论 术中AMR +FMEP+EMG多模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MVD判断责任血管、提高治愈率、保护面神经功能及避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2024年01月30 00:00 2024年01期 19 21,24 930999 张婧,宋启民,程彦昊,车峰远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疗效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07 目的 探讨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机械取栓治疗的16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根据TICI评分评估取栓后动脉再通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术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状况。结果 16例均使用TrevoProVue取栓支架进行取栓,术后TICI分级3级14 例,2b级2例,血管再通率为100%。出院时NIHSS评分[(26.06±11.48)分]较入院时[(31.89±7.08)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90 d,mRS评分0~2分4例(25%),3~5分12例,其中5例术后7 d内死亡。结论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机械取栓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预后的影响因素较多,病人的预后仍有待改善。 2024年01月30 00:00 2024年01期 22 24 886097 徐浩祥,申亚峰,薛德友,焦德让 双能CT早期鉴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脑出血的临床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08 目的 探讨双能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血管内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诊断中价值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接受血管内治疗的14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资料。术后即刻行头颅双能去碘CT 扫描检查诊断脑出血;术后48~72 h内行CT平扫或MRI检查随访,以此结果为标准评价双能CT诊断AIS病人术后早期脑出血及造影剂外渗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 148例中,29例双能CT平扫未见脑内高密度影,术后48~72 h复查无出血;119例CT平扫有高密度影,双能CT诊断为单纯碘造影剂外渗69例,其中4例复查有脑出血,阴性预测率为94.2%;双能CT诊断造影剂渗漏合并脑内出血50例中,43例有脑出血,阳性预测率为100.0%;7例复查未见出血,假阳性率为14.0%;预测总准确率为 92.6%。结论 AIS血管内介入术后双能CT检查对于早期鉴别脑出血与碘对比剂外渗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2024年01月30 00:00 2024年01期 25 27 355224 吴长松,陈海新,李斌,蒋悦,王玛莉 金丝桃苷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炎性反应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09 目的 探讨金丝桃苷对大鼠颅脑损伤(TBI)后炎性反应和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取60只成年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金丝桃苷组、高剂量金丝桃苷组、脂多糖(LPS)组、高剂量金丝桃苷+LPS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建立TBI大鼠模型。低剂量、高剂量金丝桃苷组大鼠造模后以金丝桃苷药液灌胃,剂量分别为60、120 mg/kg;LPS组大鼠造模后以LPS药液灌胃,剂量为0.4 mg/kg;金丝桃苷+LPS组大鼠造模后以高剂量金丝桃苷和LPS药液灌胃;每天灌胃1次,持续14 d。灌胃结束后24 h,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神经功能,采用跳台实验检测认知功能;采用伊文思蓝(EB)定量法检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血脑屏障结构损伤;采用ELASA检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TNF-α/NF-κB/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BI后,大鼠mNSS评分、跳台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跳台犯错次数、脑组织EB含量、血清及脑组织炎性介质(TNF-α、IL-17、iNOS)水平、脑组织TNF-α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及p-NF-κB p65/NF-κB p65显著升高(P<0.05);LPS明显加重TBI大鼠神经损伤(P<0.05),明显增高炎性介质水平(P<0.05),明显增高TNF-α/NF-κB/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5);金丝桃苷明显改善TBI大鼠脑损伤(P<0.05),而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高剂量金丝桃苷明显逆转LPS的作用(P<0.05)。结论 金丝桃苷可通过抑制TNF-α/NF-κB/caspase-3信号通路、抑制炎性反应,进而减轻TBI大鼠血脑屏障损伤,改善大鼠神经功能。 2024年01月30 00:00 2024年01期 28 34 1210633 邱会斌,姜金利,李鹏强,单春格,王超 沉默lncRNA SLC16A1-AS1对脑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10 目的 探讨沉默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LC16A1-AS1对脑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PCR检测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手术切除的62例脑胶质瘤组织lncRNA SLC16A1-AS1、微小RNA(miR)-584-5p以细胞外蛋白调节激酶1(MAPK1)mRNA,免疫印迹法检测MAPK1蛋白表达;以瘤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2 cm)作为正常脑组织。从胶质瘤组织中分离、培养胶质瘤细胞,进行CD133、Neati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转染不同质粒沉默lncRNA SLC16A1-AS1、上调或下调miR-584-5p 表达;应用CCK-8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MAPK1、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caspase-3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SLC16A1-AS1、miR-584-5p和MAPK1的靶向关系。结果 胶质瘤组织lncRNA SLC16A1-AS1、MAPK1呈高表达(P<0.05),miR-584-5p呈低表达(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分离培养的细胞CD133、Nestin均呈阳性表达。沉默lncRNA SLC16A1-AS1表达,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P<0.05),促进细胞凋亡(P<0.05),明显下调细胞CyclinD1、MMP-2、MMP-9蛋白表达(P<0.05),明显上调miR-584-5p、caspase-3表达。抑制miR-584-5p明显逆转沉默lncRNA SLC16A1-AS1对体外培养的价胶质瘤细胞的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lncRNA SLC16A1-AS1与miR-584-5p/MAPK1存在靶向调节关系。结论 胶质瘤组织lncRNA SLC16A1-AS1呈高表达,沉默lncRNA SLC16A1-AS1可以上调miR-584-5p表达,抑制MAPK1表达,进而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促进细胞凋亡。 2024年01月30 00:00 2024年01期 35 41,45 1323633 龙银波,李贺扬,金治宾 颅骨切除减压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11 神经系统疾病常伴有脑组织肿胀,从而导致颅内压增高。当颅内压增高到药物治疗无效时,手术是一种主流选择,一般采用颅骨切除减压术。颅骨切除减压术为肿胀的脑组织提供了代偿空间,降低了封闭颅腔内的压力。不同疾病导致的颅内压增高病人在颅骨切除减压术中是否需要切除病变脑组织以及皮瓣的设计、头皮下软组织的处理、骨瓣大小和硬脑膜减压要求等尚无统一意见。本文就颅骨切除减压术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2024年01月30 00:00 2024年01期 42 45 786633 叶明煌,蒋传路,综述,张俊和,审校 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术后并发DSH的危险因素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12 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方式之一,迟发性低钠血症(DSH)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在3.6%~19.8%。尽管可以通过检测血清钠离子浓度明确诊断,但病人通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难以预测起病时间,易误诊、漏诊,从而增加病人的死亡风险。近年来,很多研究分析DSH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归纳、总结,以改善DSH对垂体腺瘤病人术后预后的影响。本文就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术后DSH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2024年01月30 00:00 2024年01期 46 48,53 923471 杜悦欣,综述,曹卫娟,审校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与治疗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13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SCIWFD)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在临床中并不少见。病人虽然具有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症状,但X线、CT检查却没有骨折脱位等影像学表现,很容易被临床医生误诊,从而影响后续诊疗。本文就CSCIWFD的损伤机制、临床表现、病理生理特点、分型及目前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以使CSCIWFD病人可以得到早期准确的诊断,降低漏诊率,早期得到有效的治疗,改善病人的预后。 2024年01月30 00:00 2024年01期 49 53 879296 段韩磊,综述,强京灵,审校 颅内压监测和脑氧监测在颅脑损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14 颅脑损伤(TBI)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继发颅内亚(ICP)增高和脑缺血缺氧严重影响TBI病人的预后。与单纯ICP监测相比,ICP联合脑氧监测可更好地评估病人脑血流灌注及脑组织氧合情况,能为矫正病人脑氧代谢失衡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本文将简述TBI继发ICP增高和脑缺血缺氧的机制,并就近年来ICP监测和脑氧监测在TBI病人诊疗中单独及联合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TBI病人的临床诊治及神经多模态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2024年01月30 00:00 2024年01期 54 57 861771 梁云衡,卓胜华,羊良旺,综述,杨堃,审校 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高位截瘫1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15 造影剂脑病(CIE)是一种在血管内使用造影剂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罕见疾病,通常有自限性,不会产生严重的后遗症。本文报道1例CIE,51岁女性,有高血压病史,术前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使用碘克沙醇造影剂行DSA后出现高位截瘫的严重并发症,病人四肢肌力进行性下降至0级,感觉丧失,但病人意识清楚,经过积极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这是极其罕见的CIE,提示临床医生应该预防其发生。 2024年01月30 00:00 2024年01期 58 59 838473 董耀武,杨海峰 颅内原发无性细胞瘤伴继发性闭经1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16 颅内原发性无性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好发于松果体区和蝶鞍区,其临床表现主要与肿瘤位置、大小相关。大多数生殖细胞瘤对放疗和化疗非常敏感,早期治疗对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由于其发病率较低,因此目前国内外针对颅内原发无性细胞瘤的诊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报道一例颅内原发性无形细胞瘤,为20岁女性,因停经9个月入院,行神经内镜下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无性细胞瘤。术后第6周开始“全脑+全脊髓”普通放射治疗,DT 30 Gy×15次(5次/周);随后,开始“全脑加量”普通放射治疗,DT 24 Gy×12次(5次/周)。病人入院诊断垂体功能减退症后,规律口服醋酸泼尼松及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放射治疗完成后3个月,MRI显示鞍区未见明显结节、肿块影,但月经尚未恢复。这提示颅内原发性无性细胞瘤病人早期正确诊治对后期激素紊乱的治疗非常重要。 2024年01月30 00:00 2024年01期 60 62 894236 刘宗伟,穆德勇,李运松,出良钊 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妄想性障碍1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17 妄想性障碍临床相对少见。在妄想症状的影响下,病人常不认为自己有病,因此治疗依从性较差,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本文报道1例18年病史的34岁男性妄想性障碍,曾多次就诊于外院精神科,曾口服帕罗西汀、富马酸喹硫平、氯硝西泮等药物,均以“病人认为药物不对症、有副作用”等原因不能坚持服药,症状持续无缓解,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致中学辍学,长期由家人照看。就诊我院后,经取得病人家属充分知情同意,行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病人妄想、强迫症状完全消失,焦虑情绪及睡眠明显改善。 2024年01月30 00:00 2024年01期 63 64 803284 姜志锋,段蕾梅,黄鑫,任永英,许建强